2009年11月3日

城市打廣告也是可以找大明星與修割肉的

政府體制在近代才有較為明確的「公共利益」內涵,但與其說國家與都市治理體系服務的是人們,倒不如說服務著人們的慾望,從吃飽穿暖到共同體的自我膨脹都是。因此,治理體系在每個歷史階段都有不同的的主題,這個主題標誌了群眾慾望的面向,所謂從管理主義到企業主義的轉變,我也是這麼理解的。

由此可知,我們的都市生活也不只是都市本身造成的,真正的動力來自於一個成長導向的機器,治理機關扮演著配合的角色,有些時候政府會有自己的意志與行動,但這些行動追根究底還是為了利益,端看政府服務的主要對象為誰。

而趨勢一旦轉向企業主義,表示資本循環的過程與治理機器形成了更具完成度的整合,除了「公私合夥」,也是投機精神的進一步滲透與實踐,政治體制所劃定的領域界線也開始模糊(但是那條線仍有著實質環境意象以及影響力),更重要的是,公私合夥的這支隊伍高舉區域競爭、城市行銷的標語,誤導了政治體制的關注面向,其行動會越來越向資本家與意見鮮明的中產市民群眾的「民主與進步的決策」靠攏,同時短線、風格化的策略比重也開始增加。

我們完全可以理解國際博覽會的受重視程度,隨著發展中國家們崛起渴望的推波助瀾而逐步高昇,炫麗的開閉幕表演與主題空間塑造,是資本主義最時尚的妝點,然而博覽會園區之外、之下、之中的更多矛盾與衝突,則被資本廣告業主與政府廣告公司們選擇性地隱藏或曲解。當一個城市需要廣告行銷到如此程度,我們也必須像對待誇大不實廣告的減肥商品一樣,儘可能不被我們的慾望、獵奇感與被養成的品味所迷惑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